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演讲嘉宾——美的集团安得智联供应链田琳

数央网 2024-07-27 17:36:09 新消费

扫一扫分享微信

7月24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媒体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2024 ESG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迈向碳中和之路。

本届零碳节暨ESG峰会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300余家绿色品牌现场展示“双碳”实践成果,120余位重要嘉宾现场分享可持续发展观点,超过100个绿色产品和减碳案例集中亮相零碳节,展示低碳创新与绿色生产的前沿技术。

美的集团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ESG专家田琳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田--琳.jpg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我来自于美的集团的田琳,今天上午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美的集团在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脱碳方面的企业实践。

    整个全球目前面临气候变化形势是越来越严峻的,在IPCC第六次报告指出,在人类活动从工业革命以后,累计向整个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每年还在逐年攀升,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毋庸置疑,对大气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具体我们有哪些数字可以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从2011年-2023年,地球表面温度已经比1850年-1990年上升1.2度,整个人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比预期预想的更加严重,在非洲整个农作物生长衰减三分之一以上,2008年以后,每年由于极端洪水和风沙会引发两千万人流离失所,在气候升温1.5度,全球至少有9.5亿人会面临缺水、热应激等不良反应,整个气候变化的形势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起到进一步加剧的作用,会比在座的各位面临的死亡率高出15倍左右,整个气候变暖已经为地球生命线拉响了红色警报。

    为什么现在如此关注1.5摄氏度目标,地球是特别复杂的生态有机运行的系统,气温高出0.1摄氏度,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都会造成不可逆转非常严重的影响,1.5摄氏度和2摄氏度的差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沿海包括岛屿国家、沿海生存的社区居民,他们将会面临是生存还是毁灭特别有抉择性的生存挑战。

    在1.5摄氏度目标下,全球大家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去找到气候变化危机的有效应对方案。

    今天在这里一起讨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本质就是先进生产力,由创新起主导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来对比的,首先新质生产力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相较于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对比传统生产力而言的,传统生产力我们可以说是以整个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以及生态环境高污染来作为特征和整个代价的,传统生产力从本质来说应该就是黑色生产力或者叫做生态破坏力。与此相反,新质生产力从本质来说就是绿色的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融合。

    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有三个方面,首先做强绿色制造业。

    绿色制造业环节可以通过绿色产品设计,包括绿色原材料采购等环节来提升在制造环节的绿色化水平。

    第二个发展绿色服务业,绿色服务业也包括供应链的绿色包装或者绿色流通甚至是绿色回收的进一步深化和延展、闭环。

    第三个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接下来讲一下美的集团,成立于1968年,从最初的小家电生产制造企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包括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以及机器人和自动化、数字化创新板块业务1+3+N多元全球化科技集团。美的集团在全球有35个研发基地,有40个生产制造基地,目前产品和服务已经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美的集团最新营收规模已经突破3700多亿,利润水平达到10%以上,整个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形成了卓越的经营业绩的表现,在全球世界五百强排名里面美的集团位列278位,全球拥有将近20万体量员工的数量,也收获了全球知名评级机构、全球知名权威奖项。

    安得智联就是美的集团数字化创新业务板块的核心成员,安得智联提供端到端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我们为客户提供1+3供应链服务模式,1指全链路,包括生产原材料、零部件到工厂侧,也包括产成品从工厂到流通环节甚至到全球任何一个区域最末端的小闭门店或者是C端消费者,全链路供应链服务。3包括生产供应链解决方案,也包括一盘货的解决方案、送装一体解决方案。生产物流利用美的集团多年在世界灯塔工厂标杆级数字化、智能化高标准的建设经验,对外部客户进行赋能。一盘货主要是在供应链全链条领域提供供应链减少环节来为企业客户达到降本增效的服务效果。

    送装一体依托美的集团在县乡村级别更加下沉网络超过99.1%覆盖的网络,来触达我们的末端物流基础设施,安得智联也服务外部三千多家客户,积累非常好的在供应链提质降本增效和降碳方面很好的口碑,一方面也将整个价值链赋能和效果,一方面服务美的客户,另外也向社会化服务客户来开放。

    美的是以治理先进性、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管理层的心智模式的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石,守护蓝色星球、共创繁荣生态、践行科技尽善、构建和谐社区搭建体系,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也制定了美的集团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而且把它作为全集团各个业务板块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全环节。美的集团不断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检视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进展,并有序推进2030目标的有序达成。

    2021年10月,美的集团对外发布绿色战略,我们是以构建绿色全球供应链,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推动3060战略为美的集团的绿色目标,积极打造全流程、全球化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我们在整个集团层面,在董事会成立ESG管理委员会,监督气候相关的机遇与管理过程,同时在ESG执行工作组层面,我们还设立了六大分委会,都是跟绿色相关,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绿色服务、绿色直流。

    美的集团形成自闭环绿色循环体系,以往从绿色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环节的绿色制造,再到绿色物流支撑,触达到终端消费者,这是大多数企业都会走的绿色生产制造和流通之路,美的集团进一步打造从C端消费者将废弃家电进一步回收再到循环再利用,再回到制造和流通环节,端到端循环体系,联合美的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等等一起形成了在家电领域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效果。

    供应链协同脱碳,今天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严峻形势,不可避免要谈到供应链的协同脱碳,也是全球气候努力的关键环节,因为我们知道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在世界已经是第四大排放源,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又分为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运,以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排放还要占到四分之三之上的高占比,地理纬度,中国从2020年开始碳排放总量已经成为世界碳排放总量最大的,我们已经超越了所有发达经济体碳排放的总和。在2023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长了15%,2023年总排放量在374亿吨的概念,我们已经占到全球碳排放总量35%,整个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展,解决全后气候危机努力的关键。

    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又占到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7%,在供应链脱碳里面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物流的碳排放是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大家都很熟悉范围一二三的概念,尤其是在范围三,碳排放占比在很多行业甚至高达80%以上,也是供应链脱碳以及降碳的难点最难一个点,供应链排放占据15个类别的多个类别,在范围三的排放是重复计算的,美的集团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他们的范围三排放就是美的自己的我的范围三,在客户和供应商又是他们的范围一和范围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逻辑,要鼓励上下游一起协同脱碳,到底怎么实现协同脱碳效果,有六大方面。

    一、设定共同一致的脱碳目标;

    二、要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统一碳排放基准线,我们要有统一的量化标准。

    三、搭建统一从根源上来设计出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解决整个供应链脱碳的难点。

    四、供应链脱碳技术领域成本是非常高的,特别鼓励在供应链脱碳过程中,我们要有上下游共享脱碳技术,共同分担脱碳成本。

    同时也离不开整个脱碳倡议下的一致行动和共识。

    美的安得智联坚持长期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自身运营碳排放的同时,为我们服务包括美的客户以及所有外部三千多家客户来提供整个价值链减碳和降碳的价值和效果。同时我们会携手上下游伙伴一致形成全价值链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形成绿色战略目标的使命愿景,同时也向多方传递绿色理念和多重价值。在企业层面我们给企业带来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运营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效果,带给行业绿色供应链和脱碳行动,带给社会带来生态生产生活的环保共识,形成供应链一致脱碳的效果。

    具体实施路径结合1+3供应链服务模式,会有四大方面的指标,绿色包装,包装标准化、减量化以及载具通用化、共享化和包装智能化、智慧化。绿色运输方面,我们也会有智慧调度、智能排车、多式联运、新能源运力优化等等;绿色仓储我们主推光伏园区光储充一体化,同时我们也会有园区综合能耗可视化管理,我们推动100%的电子运单和面单。

    价值链脱碳领域会通过整个库存一盘货模式,上下游协同供应链少一票的模式,在价值效益上,不只收获了整个成本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大幅提升绿色在供应链脱碳降碳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安得智联还会负责美的集团每年度260万台废弃家电绿色回收的所有服务。

    美的安得智联就是典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场景,希望各方一起加入进来,加速供应链脱碳协同效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脱碳。

    我们后续会继续以美的的影响力,携手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共同守护蓝色星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网评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