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分享微信
手机没电、没带现金,这种情况下如何乘坐地铁呢?这本来是个十分为难的境况,但现在也有了解决方案。
日前,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推出了刷掌进站。观察者网视频显示,乘客不用拿现金、不用掏手机,将手掌靠近闸机就可以进站了,识别速度非常快。
北京也可刷掌乘地铁(图源观察者网)
当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此方法乘车。首先,需要在车站自动售票机上录入掌纹信息;其次,要在微信上完成手机号码绑定、实名认证、协议授权;最后,北京只有大兴机场线能用,且乘客年龄需14岁以上。
北京已经不是首个开启刷掌乘车的城市。早在2022年,“刷掌”出行便在深圳地铁落地实行。当时是在深圳地铁20号线、14号线增设了掌静脉身份识别设备,乘客可以刷手掌进站乘车。
无疑,“刷掌乘车”与早前“语音购票”、“智能导航”一样,都是逐步发展的“智能出行”的一部分,旨在让大家出行更便捷省心。本来是好事,但此功能一推出,也引发了大量探讨,内容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给出正面反馈的网友认为,刷掌出行减少翻钱包、手机解锁等一系列行为的时间,使闸机前人员逗留的时间减少:很便捷、很智能、很高级、很好用。
给出负面反馈的网友,疑惑大多集中在掌纹这个生物信息采集上。生物信息与卡、码不同,是不可改变的。这种重要的信息交给有关部门当然没问题,把它交给腾讯还是有一点不放心的。
部分网友评价掌纹乘车
无疑,当下人们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有着很高的防范意识,而平台不论大小也会有信息保护不力的隐患。或许正是基于网上不同的评价,目前,北京刷掌乘坐地铁并未大范围施行。具体何时全面开启,暂时未知。
实际上,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高校开设信息安全课程,不少企业也定期做这方面的培训,甚至有不少大型企业专门深耕信息安全,保障我们的权益。
总之,刷掌功能就在那里,至于你用不用,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数字经济一直是数央网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此外,智能制造、金融创新、新消费、低碳环保、大健康也是数央网聚焦的重点方向。2023年6月-7月,由数央网、数央公益发起,联合众多大众及财经媒体共同举办的国际绿色零碳节、国际智造节、第十二届财经峰会将陆续亮相,敬请期待。会上是否有专家专门就信息安全做出解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