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发布开源生态研究报告

美通社 2021-11-04 16:14:01 大数据

扫一扫分享微信

众“智”成城 开源创新砥砺拓荒迎爆点

中国开源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新一代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新一代人工智能框架等领域奋起直追,部分指标已经能够达到国际前沿的水平。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在总体上尚存差距,处于追赶状态。

近日,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在《中国开源生态研究报告》中,围绕技术、市场、趋势、挑战等多维度,对我国开源产业生态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指出了我国开源产业发展的几大重要趋势。

  • 开源技术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应用部署时间。50.8%的开源用户企业认为使用开源技术可以节约成本,45.1%的开源用户认为使用开源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应用部署时间,另外自主性、可控性(30.3%)和降低试错风险(20.7%)也是企业认为使用开源技术的主要因素。

  • 我国超七成企业使用开源容器技术。据2020年数据统计,我国40.7%的企业已经使用了开源容器技术,相比2018年提高了4.3%;其次,正在测试容器技术应用环境的企业占比达到32.3%,比2019年减少1.9%。此外,还有19.1%的企业正在评估容器技术。

  • 企业在商业战略上千差万别。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的开源战略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技术拥抱战略,第二类是创新引领战略,二者的边界不甚清晰。

  • 中国的开源供应链面临挑战。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要用拥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前提是要拥有可靠可信的开源供应链。开源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物理、技术和法律上的风险,中国要构建完备的开源生态,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组合。

  • 中国开源技术正在形成热点产业生态。包括以芯片和操作系统为主的深度信息技术生态;多家开源数据库的创新生态;工业软件升级的工业互联网开源生态;以及最热点的包括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在内的人工智能生态、中间件和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等。

商业模式 --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开源是利他主义的,专有软件或私有软件是利己主义的,而开源的商业模式也是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的开源与利己主义的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开源真正做贡献。

开源有三种主流的盈利模式:

第一种是靠技术服务盈利。开源软件后面的运维、部署、咨询、升级等等,统称为技术服务。不是所有软件都适合开源,最典型的就是前端开源框架很少能实现商业化,而后端开源则水到渠成,能吸引大量的资本。一个软件越贴近于底层就越有开源的潜力,因为越贴近底层基础设施往往越通用。

第二种是双版本发行。双版本指的是开源社区版本和企业版本共存,在企业版里会有一些增值功能,像数据基础软件里面的审计、数据加密、用户管理等功能,只在企业版本里有。

第三种是云端部署。这也是近10年来比较流行的模式,把开源版本在云上部署好,提供一个安全、高效、可用且跨云的方案,让用户省去运维、部署的麻烦。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开源形成商业体系,通过开源、中立来建立生态体系,收获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阿里、华为、腾讯等通过开源极大地丰富了开发者生态,Apache Dubbo通过和阿里云商业产品高度结合,收获了非常多的开发者。对于以开源作为运作模式的商业公司来说,开源更是将商业变现的机会至少放大了50倍。开源前,融资很困难;开源后,不仅收获了同行的正向反馈,也能得到更多资本的主动支持,风投最看好的开源方向还包括数据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等。

项目生态 -- 云计算、数据库是开源热门领域

每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背后,都有一套成功的治理模式、一套完整的开源生态体系,以惠及最终用户。开源生态以开源项目为中心构建,涉及开源贡献者、开源使用者、开源运营者、开源服务者多重角色,包含开源治理、开源运营、开源商业布局等多个环节,需要满足开源规则要求,依托代码托管平台等基础设施构建。

活跃开源项目集中在新兴技术领域。2019年GitHub代码仓库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开源项目关注度较高,微软的源码编辑器VSCode、机器学习文档Azure Docs是2019年GitHub上贡献者最多的开源项目,其次是谷歌的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容器编排平台Kubernetes和Facebook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React Native框架。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开源服务企业中,51.9%的产品是基于云计算领域的开源软件进行的二次开发提供开源服务,47.8%的产品是基于数据库领域的开源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此外,网络(28.8%)和人工智能(26.3%)类开源软件也是开源服务企业进行二次开发主要选择的两个领域。

Jenkins是目前我国企业使用最广泛的开源集成工具。在诸多开源集成工具中,Jenkins的使用比例最高,达到36.8%;其次,分别有32.9%和21.1%的企业表示已经应用TeamCity和GitLab CI。此外,使用GoCD的企业占比为9.2%。

GitHub是我国自发开源企业首选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企业最多考虑的代码托管平台是美国公司运营的GlitHub,比例高达46.1%;其次选择的代码托管平台是中国公司运营的Gitee,占比为32.8%。

开源基金会成为开源运营重要角色。目前主流的开源基金(Linux基金会、Apache基金会等)是在美国国税局注册的501(c)(3)或501(c)(6)非盈利机构,近年来开源基金会会员数及托管项目数不断扩充,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开源基金会,捐赠开源项目接近30个。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中国企业前期通过多年的对开源文化、开源社区、开源基金会、开源规则和相关法律规范以及开源商业化的深入研究,已逐渐将开源战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了开源与商业共生共赢的关系,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机遇挑战 -- 开源治理任重道远

据全球最大开源项目托管平台GitHub预测,到2030年中国开发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群体。中国开源社区当前正处于从早期的无序繁荣阶段向有序繁荣阶段的过渡期。在未来,中国将出现非常多且优秀的开源软件公司,工程师大部分来自中国,但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开源软件在给全世界的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供应链风险三大挑战。

在这三大挑战中,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大量开源项目、开源组件存在安全漏洞,且漏洞数量近年来逐年递增,其中系统信息泄露、密码管理以及恶意代码植入是开源面临的主要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涉及技术/商业泄密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开源许可证风险(未明确许可证或许可证冲突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著作权风险、专利风险、商标风险);供应链安全风险指的是开源技术在分发、使用和再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卡脖子”风险,包括重依赖、低维护和出口管制等风险。

安全漏洞与恶意软件包植入,开源许可证冲突以及开源关键组件的瓶颈风险等,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还要面临来自美国的开源技术供应商和服务商潜在的技术出口限制风险。所以,中国开发者和用户亟需建立全面的开源风险防范体系,来迎接这些挑战。

小结: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认为,虽然开源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很多人对开源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开源治理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如果说管控风险是企业进行开源治理的重要出发点,那么引领创新是开源治理的最重要目标。尤其是在开源治理实践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境况不同,对于开源治理需求各有差异,依据的开源管理机制及平台也会有所有不同,需要通过构建自身组织、流程、文化等创新性手段同,进一步规避开源风险。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13126667876,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