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双碳目标下的中国与世界

数央网 2021-08-02 15:38:24 会议

扫一扫分享微信

如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希望排放的温室气体尽快达峰、尽快碳中和,这既关系到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同时也与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关系。

7月28-29日,由数央网、数央公益联合国内众多财经及大众媒体主办,龙源海外协办CFS第十届财经峰会暨2021可持续商业大会于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增长”。

本届财经峰会以线下为主,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举行,期间举行了开幕式、高层论坛、十年致敬盛典、品牌创新展等主题活动,以及可持续商业大会、数字化大会、资产配置论坛等多项专场活动。活动吸引了1000余位政商领袖、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出席,超过200位重量级嘉宾担任演讲嘉宾,深度参与媒体超过200家,线上线下影响和互动总人次达到1940万。

微信图片_20210802153601.jpg

在CFS第十届财经峰会暨2021可持续商业大会上,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

各位来宾,非常高兴今天再次有机会在财经峰会和大家就会议主题做一个交流,大家注意到最近无论是欧洲还是国内自然灾害比较多,客观上讲,最近十年灾害在全球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比以前增加了,有些人理解成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如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希望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尽快达峰,达峰之后尽快变成碳中和,这既关系到商业企业的可持续,这也是会议的主题,同时也与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关系,这也是今天下午发言的主题。今天围绕着这个主题和大家做一个介绍,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希望采取一些措施,这种措施希望能够对经济影响比较小,采取碳排放交易、碳市场这种措施,有些国家做的比较快,走的比较快,像欧盟,希望别的国家跟上来,采取一些碳边境调节措施,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争议。今年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正式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做环境研究的人来讲,总体来说国家在2030年前碳达峰,这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讶的地方,因为2014年11月份习总书记和奥巴马总统会见完了以后,中国当时已经提出来在2030年左右碳达峰,然后尽量提前,这次只不过比上次更明确了一点,提前了一点时间,而且客观上讲,当时一些研究本身就讲中国应该可以在2030年前达峰的,真正以外的就是中国2060年承诺碳中和,超过了国内国外的预料,面对这样的承诺,我们就要考虑到底中国该怎么做这个事情。

实现碳中和言外之意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或者全世界,排放的所有的温室气体,能够被碳汇,像植树造林这样的技术抵消掉,达到近零排放,因为我们有正排放,也有负排放,正负抵消,变成近零排放,这是碳中和的概念。

对于中国来讲,能源系统里面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是一百亿吨,通过碳汇这样的方式可以消化大概不到十亿吨,所以我们希望达到碳中和首先要把排放量降到知道能够吸纳,抵消这部分,和排放在一个数量级上,才有可能做到碳中和,所以中国要做的重点是放在消减碳排放。

有了制度,就要采取措施,怎么做这个事情,中国从十一五开始,我们第一次规划里面就有了对投入的约束,以前社会主义国家五年规划都是产出越多越好,这次希望把能源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20%,然后大家知道2010年底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地方出现了许多非人性化的东西,比如说在手术室、医院里电就没了,即使采取了这些非人性化的措施,也没有完成指标。在十三五年底的时候又出现了大面积的缺电,最后也没有完成指标。所以到现在为止过去了三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国家制定的节能目标。即使完成了一部分,很多也是靠一些行政手段来做的,随着节能减排的目标越来越严格,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目标越来越在我们眼前,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市场手段,通过市场手段来做这个事情,什么市场手段?大家一般会想到碳排放交易、碳汇、环境税,为什么选择环境税,因为2010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低碳城市的时候,当时国家的上位法规定只有超额排放才叫违法违规,这种情况下要实行环境税相当于每个单位的排放都需要交税,这种肯定是不符合《环境法》,在《环境法》没有修订之前环境税不能做。所以2015年1月份《环境法》才实施,各个省市2013年就要搞一些低碳城市试点,搞一些市场手段,比如说排放交易,这是各个城市开始试水碳排放。七个试点,选择了北京、上海、广东、湖北、重庆,选择重庆非常有代表性,既有发达的也有相对不发达的,既有工业占主导的,也有一些工业和农业结合的,这是在2013年,然后2014年6月份,七个试点城市都有交易了,到目前为止大概不到三千家企业,然后有不少共同点,每个城市做排放交易的,覆盖的排放量都占的比例比较高,但是设计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地方,到今年六月份,七个试点一共交易碳排放量达到4.8亿吨,交易金额114亿元,平均价格大概不到24元/吨,总的来说问题很多,还是得到了一些宝贵经验,为试点进一步运作,尤其是全国交易的时候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参考价值。

但是碳试点还是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市场规模比较小。

2.交易量非常小。七个试点城市,每天交易量大概不到两万吨,欧盟的排放交易从2005年开始,总体来说主要是期货交易,配额交易量比较少,这种情况下,每天配额交易300万吨,中国的七个试点城市,每天交易1.5万吨的样子,所以交易量非常少。

3.交易价格低,不利于节能减排,中国现在的价格不到24元,所以价格差的比较多。现在开始要找30—60目标了,下面三十年中国至少需要一百万亿以上的投资,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些市场机制引导,碳排放交易,可以做这个事情,所以说开始做全国排放交易,首批纳入的是电力部门,每个电厂排放量超过1.6万吨,排放量大概是2225家电厂,刚开始为什么选择电力行业,主要就是因为电力行业大家排放量40亿吨,占了中国总体排放量的40%。另外电力部门产品比较单一,数据相对比较精准比较容易监测,另外配额分配比较简单,所以选择电力部门开始做有一定基础。

媒体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市场,这个话不对,我们一般讲市场都是商业上的价值量,到底交易了多少金额量,这应该是碳排放的量,中国碳排放交易,客观上讲我们覆盖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我们刚才讲了40亿吨,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是20亿吨,欧盟希望经过几个阶段,每年的配额总量都在减少,2030年希望降到2005年的40%,就是八亿吨,所以欧盟的排放交易配额就是8亿吨,中国的量,随着加入的企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多。这是全国碳市场7月16号的情况,第一天开门红,交易了483万吨,交易额2.5亿元,后面几天每年明天的交易量不到20万吨,价格也没有以前涨的那么快了。

另外一点,现在包括电力市场,煤电肯定不希望碳价涨的太快,太高了承担不起。但是没有碳价不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碳的成本不能传导到下游,也不利于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所以从国家的角度讲,我们还是希望利用碳排放这个机会,尽快有一些电力价格改革,然后促进发展。

现在随着发展,我们需要有一些进一步完善碳市场建设的问题,根据欧盟的经验,应该讲有一些机制还是可以参考的,比如说没有履约之后惩罚力度比较大,国家现在惩罚力度比较小,而且惩罚力度非常弱,我们希望至少在中国先征,至少有些东西不一定一下子都让别人征掉,欧盟最近搞了碳排放调节,总的来说,7月14号,欧盟颁布的比以前的版本都宽松了很多,大家松了一口气,包括了五个原材料行业从2026年开始征收,另外一点就是第三国,还有其他措施,也有成本,但是这个东西不能定量计算,以后可以技术沟通。

最后说一点,关于对中国的影响,总体来说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用的能源比较多,所以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对中国影响比较大,这样的话可能中国的一些企业很有可能就在欧洲进口中间产品,减少碳价格,这也是一个对中国的影响。

另外我还想说一下,总的来说,刚开始主要针对一些原材料,中国的很多原材料和中国的其他制成品不一样,制成品是中国生产卖到国外,原材料钢铁水泥包括在里面,很多情况都是中国生产中国消费,这样的话欧盟的碳价再高没往你那卖也没用,总体来说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比较有限。

中国一开始坚决反对碳关税碳边境调节的,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一方面这个话我觉得不要说的太满,因为中国现在为了实现2030、2060的目标,也开始采取一些碳价,你的价格比较高的时候,有些国家碳价比较低,进入你的国家就比较有优势。每个国家碳价不同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发展中国家碳价低是正常的,但是欧盟的碳关税,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是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沟通,关于碳排放核算和WTO兼容,实施力度上相互沟通。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010-56139250,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