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重生:从工业遗存到城市新地标

作者:陶淘 2020-10-27 16:53:02 数字经济

扫一扫分享微信

首钢重生的背景,是中国大型城市已从增量规模时代进入了存量规模时代。存量时代,要如何看待一座城市的工业遗存改造?

在石景山地界跑出租的人群中,有不少前首钢的员工,或者首钢员工的二代。赶着2005、2006年左右那会,当首钢几个高炉开始陆续停产、职工分流安置,有的转行做了计程车司机的师傅们会向乘客感慨,“当初我们辉煌的那个首钢,叫人怀念啊……”

在官方资料中,首钢是中国知名的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全称“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这家公司以及园区才逐步完成了搬迁。2010年底,首钢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新的钢厂在河北迁安、曹妃甸重生。在长安街西延长线上原首钢老厂区,新的规划也开始提上日程。2016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入驻首钢老厂区西十筒仓,对首钢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点,紧锣密鼓的开发改造工程开始提速。

昔日在首钢工作的司机师傅们,也亲眼见证了首钢园区的“重生”。

“首钢变美了!你们可以去看看!” 在有着百年首钢印记的这片土地上,透过首钢人口吻的变化,你会发现,搬迁后老厂区的落寞在消弭,这片富有城市肌理的土地,价值在回归。

现在踏入首钢园,契合着新旧相宜的面貌:由钢管组成的、留存着钢铁时代气蕴的公交车站散点式分布园中;在无人驾驶车示范区域,5G的自动驾驶车辆每隔几公里便会有一辆映入眼帘;当初功勋卓著的三高炉,现在作为全球品牌首发中心,已经先后举办了北京卫视冰雪跨年盛典、奔驰新品汽车发布会等大型活动。

首钢这个词汇,也已成为各大短视频App上的“北京网红打卡地”,首钢园里的来访者越来越多,衣着潮流范儿的文艺青年、网红主播,扛着专业设备,摆出标准的打开姿势,来这里拍下照片,等粉丝来点赞。

通过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多 KOL 们的“种草”,全新的首钢园,开始有向年轻群体“破圈”的迹象;而在此之前多年,半封闭的首钢园内外,改造和建设者们进进出出,写就了一段特别的历史。

今日的首钢新园,已初见繁荣;如若回顾其十数年来的搬迁与改造史,也是一路艰辛。

冬奥之机,改造之难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这个昔日在高光时刻为北京市贡献过 23% GDP的工业巨头,因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日渐浓厚,开始面对来自公众的压力:媒体舆论中的“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环保人士眼中北京市上空的黑色大锅盖,都让首钢人面临抉择。

2004年8月,一场决定首钢园未来几十年命运的 “新大都会议”进行,在“搬一半”还是“搬全部”的博弈中,首钢还是在艰难与不舍中决定实施战略性搬迁。

建国以来,首钢这座与城市相依相生的城中之城,随着其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它为北京市带来了巨额税收的同时,在环境方面所需承担之责也越重,因而面临着持续的迭代更新。

尽管为配合改善首都环境的大政策背景,老首钢自上世纪后期以来就先后成立了绿化公司和环境保护处;然而,至少在本世纪初,首钢还是被认为是京城西部的污染来源地之一。

夏奥会的申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把首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5年6月,服役了47年的5号高炉停产,拉开了首钢的搬迁序幕;此后,更多的高炉、脱硫车间、焦化厂纷纷停工。截至2008年,首钢停产比例达到一半;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

而相关机构正式开启对首钢园的“动刀”——即大改造项目时,已是几年之后。可以说,首钢的命运变迁,大背景是首都北京拥有了新的使命。

首都的最新功能,已定位为“四个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为了契合首钢新园与北京功能定位的一致性,新首钢的建设者们不断涌入。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部长丁磊,就是在2019年5月来到首钢园区从事产业招商工作的。 

如何引入绿色低碳环保、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业到石景山乃至首钢园区,如何在园区内外完成产业革新和活力的再植入,成为了新入驻者丁磊们的使命。

而放在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之前的挑战是:在建构筑物层面上对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改造。 

改造首钢,到底有多难?

“难点在于,这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绝无仅有的、一个可以在巨型的工业更新计划里举办奥运会的改造项目。中国的大型城市也已从增量规模时代进入了存量规模时代。那么,在存量时代,大家如何看待一座城市的工业遗存改造?会否在美学、社会学和人文学上认可它的价值?” 筑境设计的总设计师薄宏涛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这样说。

筑境设计在 2015 年接下了首钢两湖片区的改造项目,成为首钢大改造的参与者之一。面对首钢老厂区8.63平方公里的这片宽阔的土地,薄宏涛们开始了规划与思考。在薄宏涛的理解中,当代人之于新首钢的愿景当是,保留旧有的工业朋克风以作纪念,同时注入生态涵养的绿色风貌。

首钢园内正在施工的工程以及远处的石景山 ( 图/钛媒体 孙林徽)

薄宏涛对钛媒体App表示,他的设计策略是在借鉴了以往海内外工业园区改造方案的同时,提出首钢园功能区的9字改造方针: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 

首钢园分为南北两区,建筑面积达660万平米。先行改造、并已经快完工的首钢园北区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功能区:石景山景观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和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五大功能区。如今,首钢园的景观是在原有遗存肌理的逻辑上进行补白,从而呈现出新旧肌理联合的状态。 

回忆起首钢园漫长的规划与设计过程,薄宏涛表示最难忘的是三高炉和秀水池的设计,尤其是他们所处地理位置的天然禀赋,符合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三高炉”近年来在首钢园之所以成为明星高炉,是因为它紧邻入驻的奥组委;紧邻高炉的是秀池(曾经用于炼钢的冷却水池),高炉与湖水之间的对话关系,像是自然与工业的深刻对话。首钢原本的5座高炉中,三高炉地理位置优越,举目远眺可以望到石景山的盛景;与石景山上的功碑阁遥相呼应、自成一体,在这里可以体味首钢人的精神家园。 

“所以,对于与环境共融的三高炉来说,我们考虑的肯定是要‘修旧如旧’;同时,因为它的意蕴,我们早期是希望把它设计成首钢的博物馆。” 这位经历了三高炉变迁的设计师说到了动情之处。 

“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突破一些壁垒:第一是作为一个崭新课题的价值观评定标准的问题;第二,此前没有高炉改建民用设施的先例,也就没有规范和论证;第三是早期工业遗存的建造图纸不准确,我们就需要在现场不断纠偏;第三是具体技术方面,包括用什么材料,以前的炉渣、炉灰的处理……在这些不断冒出的问题上,我们团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薄宏涛还特别提到,在无数次现场的勘探、建设中,困难都不值得一提,更多的还是惊喜。

他回忆起第一次爬高炉到50米炉罐的场景,“真的是震惊于菩提发髻式的两尊进料罐,仿若小学去蓟县夏令营第一次爬独乐寺观音阁看到的藻井里的观音塑像。”

最初的改造者们的体验常常在时空通感间游走,围绕进料罐,又一处惊喜扑面而来:两个进料罐之间一块巨大的钢板,是经年累月进料罐漏下的矿料形成的,经雨水冲蚀天然形成了一幅溪山行旅图,可谓是工业环境中的惊鸿一瞥。

可惜,在改造过程中这个天然雕塑一经移动立刻粉碎,薄宏涛回顾道,“令人叹惋”。深怀敬畏之心的改造,日夜不停,历时22个月,三高炉改造项目终于在 2019 年土建竣工(非精装修的基本竣工,钛媒体App注)。 

而另一标志性遗存——秀池,则完成了保留外观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改造。

秀池的晾水池原本水深 5 米左右,如今失去了原有功效,水深就被压缩到了 1.2 米,其下的空间并置为地下车库和水下艺术展厅,成为新旧融合上的一个大胆创意。

经改造后的地下车库,可容纳 800 多个车位,解决了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利用问题。透过水下环形艺术展厅和其外围的百年首钢功勋墙,到访者们仿佛浸润在湖中、感受着首钢百年的沧桑与巨变。 

三高炉与秀池之外,还有多处车间与厂房被设计成了文化中心,譬如,精煤车间被设计改造成了国家冬训中心、1号高炉将被打造成娱乐体验馆等。

而在这些点状布局之外,则是带状和片区的精心设计:以前焦化厂附近的一片区域,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个城市的纵向带状公园;西部永定河河畔的自然生态整治和石景山片区的生态治理,在另一个设计团队——清华朱育帆老师的带队下正在加速修复。 

今年初秋,钛媒体 App 编辑先后两次迈入首钢园、探访三高炉。当到访者循着电梯上到40米的平台,再沿着环形的钢筋混凝土阶梯攀上72米的玻璃展望台,仿佛登上了一个“巴别塔之园”。在这玻璃展望台之上鸟瞰远方,近处的秀池、奥组委,远处的石景山上的功碑阁都尽收眼底。 

如果再上到十多米高、长长的空中步道上举目眺望,到访者还能欣赏到九十年代便修建了的、与首钢园外部永定河相映成趣的群明湖的旖旎景致;在群明湖畔,如一只巨型的水晶鞋般的滑雪大跳台,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位于市区的雪上项目举办地,与视野近处的四个首钢冷却塔呼应——那个当初令许多老首钢人难以割舍的地方,如今已融入了新的血液:人文景致、工业情怀与生态之美相融一体。

不久的未来,冬奥将成为这片土地的下一个强力引擎。

城市更新进行时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都曾各自留下一段工业遗存改造的历史,从德国鲁尔区到英国国王十字,还有日本、新加坡工业遗存的改造,都是城市规划史上的经典案例。

在二战后为德国经济立下汗马功劳的鲁尔工业区,其改造项目可谓举世瞩目。 

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技术、新能源的冲击,煤炭钢铁的迅速衰退,鲁尔区的煤炭生产逐步关停,除了搬迁钢铁工业的工业布局调整,和大规模造林的环境规划调整外,鲁尔区将原本兴盛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知识经济取而代之,在数十年内逐步完成了蓬勃的新生。

“首钢园参考了很多海外的案例,不可能闭门造车。”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部长丁磊对钛媒体表示。 

对于依山傍水、具有优渥地理位置的首钢园来说,仅仅将重工业基地中的污染源化为生态奥运基地,显然不足以实现其雄心抱负。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为首钢园打造体育+产业提供了契机。首钢园有了更长远的使命和目标,新园区未来将积极推动体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复兴和发展,致力于成为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复兴的典范。 

而如今的首钢与鲁尔区相似,许多科技、文化与体育企业也蜂拥而至,业已形成规模。在冬奥引擎的发动之下,首钢园的科技动能正待被焕活。 

在科技产业落地方面,首钢园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百度、京东、美团点评、智行者、新石器等多家重要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了首钢园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 

2019年下半年首钢园区对外开放之后,在旅客参观游览时,已经可以看到,园区中正在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致力于解决园区内微循环问题,在偌大的园区里,实现人与人、人与货之间最后一公里的触达;与此同时,推动园区向未来智慧城市迈进。 

此外,首钢集团与中国联通将投资约4亿元,打造智慧通信枢纽,同时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助力首钢园智慧园区建设;中国联通、新奥特等行业龙头企业将联合投资1亿元,在首钢园新设冬奥云转播项目,为冬奥赛事转播提供保障支持。

随着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文化体验相关项目、体育与餐饮等都是首钢新园不可或缺的组织与血脉。截至2020年上半年,包括全民畅读艺术书店、泰山体育、安踏、星巴克在内的数十家品牌已先后入驻首钢园。 

在设计上与这座百年工业基地融为一体,是入驻商户们的共同特点,如此保留那份厚重的历史与沧桑,当然同时会根据自身的品牌特点,将简约、时尚、潮流的因素叠加在一起。

在秀水池畔的一片餐饮露台,吸引了很多人来眺望远方山景,正成为另一个“打卡”地,工业风十足的深灰色泥墙砌成的建筑是香格里拉与首钢合作的餐厅“香啤坊”。

香啤坊最吸引到访者驻足的是一面墙——由百年首钢工人工作过的101件工具构成的纪念墙。“这些包含了电表、锤子、锯子在内的工具,都是首钢工人使用过的、从各地寄来北京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他们留下汗水的例证。”香啤坊的主管对钛媒体App说。

通过锈迹斑斑的工具墙,可以一窥首钢曾经的峥嵘岁月。 

香啤坊的发酵间内,四个仿造首钢高炉打造金属质地的酿酒桶,你不难感受到朋克与传统的冲撞。 钢铁与皮革、钢管与砖墙、涂鸦……这家由工业元素集结起来、精心打造的啤酒坊,矗立在三高炉旁,为了向百年首钢的铁色记忆致敬。 

同样有着鲜明首钢特色的还包括毗邻的一些其他餐厅:全球唯一一家钢铁范儿的星巴克、新开的一家茶饮轻食+无人超市店——茶钢儿,都已成为当下网红打卡地。 

餐饮店之外,对于譬如泰山体育、全民畅读艺术书店这样目标客户群更为明确的文体品牌来说,选择在首钢园落户,更需要充分的理由——首钢高端工业园区建筑的历史价值、冬奥滑雪大跳台IP的独特价值、还有作为工业园区改造奥运文旅场所的地域的稀缺性。 

也正是因为首钢园与冬奥会的这样的“稀缺”搭配,不少品牌主理人都非常看好各类商户集聚后彼此之间互利共荣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奥运对一座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已被悉尼、伦敦、雅典等无数城市证明过。有权威调研显示,奥运经济的周期长达10至12年,奥运因其特有的文化,可以带动旅游、体育、会展等第三产业中大量行业的快速成长。这些都将成为首钢新园新业态发展的催化剂。 

泰山体育集团是一家已成立了40多年的综合性体育产业集团,曾先后服务过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全球1000多个赛事。2020年国庆小长假前夕,泰山体育的门店刚刚在首钢园落脚,目前以高端自行车售卖为主业。事实上,还没有完全“火”起来的新首钢园,早已成为骑行爱好者的必经之地。此外,泰山体育还在这里开展其骑行培训和人工雪场的滑雪培训业务。

钛媒体App走访时发现,同在首钢园内、1公里开外已开放一段时间的极限公园里,滑板、攀岩项目已吸引了不少合家欢游客。 

“我觉得极限运动公园和我们,甚至包括做无人机的北京不让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家可以统一售票,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产业联盟。”张军光有着这样的期待。 

全民畅读艺术书店是去年11月11日入驻首钢园三高炉的。其创始人兼CEO赵杰表示,首钢园非常大,可逛之处很多,因此,较难让顾客在一家书店停留两三个小时的时长。

“所以在首钢,我们需要更快速地去激发用户短时间内的消费欲望。这里的场景式营销有着广阔的空间:在我的艺术书店里,我会和别的品牌做一些无界融合,形成1+1>2的合力,这样就可以扩大我们的客户群。” 赵杰对钛媒体App谈起未来的规划。

这家书店目前已经在和国图的古籍馆谈宋朝绘本的开发,并且打算在空间中置入雅昌的一些文创IP艺术品,未来也打算与其它品牌合作出一些冬奥的周边纪念品;其他快闪式的展览也在陆续规划中。

不过,首钢新园区的文化“味道”,还有待通过时间去酝酿。

“尽管首钢园的设计借鉴了很多其它改造项目,但新首钢园依然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丁磊对钛媒体App表示。 

据钛媒体观察,首钢园事实上与许多改造后的传统工业区有诸多不同:比重科技、环境的鲁尔区多了几分艺术气息;比北京798艺术园区、上海滨水空间多了作为支柱的强大的产业支撑。

在城市复兴的宏大议题之下,建设者们为新地标首钢园设定了一个愿景:打造co-work、co-live、co-joy生态空间,把这里塑造成集购物、娱乐、微度假为一体的产业社区。 

而就如今来看,园区产业社区的形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在于人气的进一步集聚,另一方面在于空间的拓展利用和功能的升级。 

“我们规划了10万平米左右的人才公寓,也叫国际生态公寓,这里可以为入驻企业的高管和国际人才提供宜居的环境,就是类似CBD的那种。” 丁磊介绍道。

“除此之外,在首钢园的商业片区里,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娱乐场所:艺术书店、五一剧场、VR/AR空间、未来会打造的首钢博物馆、美术馆以及Livehouse等等,还有涵盖香格里拉酒店、holiday inn在内的酒店业务,以后还会举办的文化联赛……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入跨界融合的元素,吸引以年轻人为主的目标客群。”

一直以来,全球各地由工业遗存改造的新园区,多半是以技术驱动产值的办公园区,或是以艺术驱动产值的、集办公与半日停留的休闲与参观为一体的场所,对于这些园区来说,晚上七八点后就会归于沉寂。

而对于集吃、住、行、乐的全套文旅服务设施为一体的首钢园来说,不但可以让这里的上班族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依旧把园区当作休憩之所,还可以在节假日吸引旅人专程来此微度假,首钢之夜也可以灯火通明。

由此,在被延伸了的时间里,这片工业的遗旧之地上,人气经由不同的形态积攒起来,点燃首钢园的彻夜激情,园区的功能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同时也会与北京市推动与发展夜生活的规划达成一致。

生命力和可能性 

从2015年秋最早接手项目至今,薄宏涛无数次丈量过脚下的园区土地。他与两湖片区的改造项目相伴而生,如同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望见其蹒跚学步,所有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 

“当我看到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投入心血最大的项目逐渐落成,像三高炉这样的遗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目光的时候,首钢园项目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的时候,尤其是更多的市民愿意来园区打卡的时候,看到他们的那种笑容,对于建筑师来说,真的是很欣喜的。”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丁磊也已经在大大小小的重要活动上发出了数百张名片,凭借招商运营经验和资源,他还在持续为园区的影响力奔走。对于丁磊们来说,首先要做的事让更多人认识这块土地,将新首钢的“名片”递给更多人。 

丁磊最初选择了加入首钢,也是在这个百年园区里看到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眼下的首钢园,在丁磊的口中不如说正在实现“自发性的更新”,这些更新,来自前首钢人,也来自游客们。 

“如今,钢铁厂不再生产了,老厂区的首钢职工纷纷转型,有的在园区内做着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有的则选择了成为首钢园的讲解员,有的成为了服务国家队训练的制冰工。” 首建投招商中心的项目主管吴燕平告诉钛媒体。 

对于这片土地,他们最是熟稔、最是热爱;在坎坷多舛的首钢搬迁经历过后,去留之间,他们选择了留下,是因为乐于见到首钢今日的蜕变。 

2019年下半年以来,首钢的标志性照片,开始涌现在越来越多人的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也逐渐被添加到大众点评、小红书等App上“北京网红打卡地”的最新名单上。

逐渐认可首钢园区的还有一些大型品牌商。商业活动的创意人和策划人们对于“工业风”的迷恋,让首钢园区得以逐步在创意人群中“种草”。

2018年11月,三高炉首秀时,奔驰汽车发布会在此举办;此后,三高炉还举办了北京卫视跨年冰雪盛典、电竞北京 2020、“景贤计划”全球发布会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新品首发活动相继选择在三高炉举办。

站在今年秋天的时间结点上,回望三高炉功能的转变,高炉建筑被越来越多的尝鲜者和创新者们的认可。

在首钢园北区中,三高炉因其体积之大(2500立方米)、名气之胜,聚焦了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目光。 正是在这些商业品牌的加持之下,诸如三高炉这样的园区中的建筑,其功能开始呈现出从最初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向自下而上的更新过渡。 

2020年疫情之后,包括“电竞 2020”等北京市重点项目也逐步地开始落地首钢。

为筹备11月初的一场大型活动准备,丁磊团队近期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加班。全国第5届科幻大会将在三高炉召开。“未来我们也在争取成为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地,打算为这个新兴产业做一些贡献。”

不同活动的举办,意味着资源的聚集,最终希望推动北京市科幻产业集聚区的落地。据《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发展高速增长,总产值456.35亿元,比前一年的140亿增长3.26倍。随着《流浪地球》《三体》等IP的火爆,我国的科幻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科幻产业集聚区若能落地,也会吸引更多的细分市场旅客。

尽管因疫情的原因,首钢园每日依旧实施限流;尽管大部分建筑还只是土建竣工、金安桥片区和氧气厂片区还等着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但是在这里,钛媒体编辑看到了旧工业遗存之下,不同行业、兴趣爱好的旅人对此地的热爱已开始落地生根;甚至一些投资人已开始为这片尚待开垦的土地思考其未来更广阔的发展潜能。

在群体自发性的热爱与传播、思考与推动背后,首钢园区的影响力也逐步受益于各类政策的推动。

9月底,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2.0版)》,提出:

“开启品牌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选址和推广、打造全球品牌首发首秀展示平台等措施;

细化首店资金扶持政策,在京开示范首店、旗舰店的企业可获租金和装修补贴,其中对国际品牌最高支持500万元,对本土品牌最高支持200万元;

对品牌首店入驻回龙观、天通苑、城市副中心、新首钢地区等地商圈给予优先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首钢园已获得了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品牌中心、北京市游戏创新体验区授牌。未来,首钢还将吸引更多电竞、科幻、数字媒体、互动娱乐、智能制造服务等行业品牌的入驻。 

首钢园越来越开放,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对外人来说神秘又巨大的钢铁森林,正用各种业态不断打破原本钢铁之墙的藩篱,迎接属于这个时代的来访者。也正是在这种开放与包容中,首钢园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薄宏涛所言,“对于工业遗存的肌理,我们在设计时会有一个目标明确的期望;而一旦激活了这片土地,她就会按着自己的方式、自然地生长下去,就像今天,她已经在商业和文化领域中开辟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了一样。”

2020年10月27日,距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500日;而1919年成立的首钢,已经走过了整整101年个年头。数年前,在石景山路68号,冬奥与首钢之间的相融共生已拉开了帷幕。

时空变换,那个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荣光的首都钢铁公司,正与北京人更加紧密相连。每当市民们刚从新首钢园的剧院中享受完一场过瘾的戏、豪饮几杯酒,望着三高炉、冷却塔这些带有着浓烈工业遗存之味的雄浑景象时,都会想起那段我们或曾经历的、或未曾经历但崇敬的宏伟历史。

本文转自钛媒体(https://www.tmtpost.com/4796696.html)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010-56139250,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