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永恒的难题“退出”:仅靠IPO挺难的,并购重组也是好渠道

数央网 2019-10-08 13:53:59 会议

扫一扫分享微信

没有DPI是对行业极大的摧残。

本文来源于由投中信息和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投资年会(南京)投资人峰会”上,普华资本董事长曹国熊、联创永宣创始合伙人韩宇泽、至临资本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姜皓天、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钻、华盖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许小林、毅达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尤劲柏围绕《新时代价值守望者,探寻新经济下半场机遇与挑战》主题展开的圆桌对话。德同资本总裁、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担任主持人。

1570513823182081.jpg


退出是投资界永恒的难题。尤劲柏提到,投资最终还是为了退出,投要投的准,退要退的好,还要坚决。田立新也说到,尽早退出为LP尽早赚取DPI,只有这样投资流程才能正向完成,没有DPI是对行业极大的摧残。

在目前的资本环境下,曹国熊的退出策略是最优秀的企业还要长期持有,也会鼓励同个赛道里的企业重组合并,有一些各方面指标还可以的企业也会选择回购。

韩宇泽表示,站在退出的角度上,仅靠IPO挺难的,并购重组是非常好的退出渠道。许小林也认为,未来有更多的资金会往后期的并购整合去走,这个会给中国的退出带来更大的资金体量、更大的投资机会,包括上市公司的整合也越来越多。

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

1570513877511884.jpg

没有DPI是对行业极大的摧残

田立新:第一个话题是与大家分享一下所在机构投资的策略和进程。

韩宇泽:我们这两年逆势新募集了三只基金,重点聚焦在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军民融合、新材料等领域,可以说过去一年我们的确放缓了投资节奏,尤其是对并购重组的谨慎,现在看把控是对的,今年却又加大了投资节奏。

曹国熊:我们投资团队有50多人,聚焦在科技、医疗健康和文化消费领域,我专门统计了一下,投资总量比去年下降了一些。过去的四年,2015年是28亿,后面都是22亿左右。2019年截至目前投了10亿,预计今年是15亿左右。可能和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也与我们为了抵抗经济环境,把投资的标准提高了有关。总之,今年我们看的项目比原来更多了,投出去反而变少了一些。

姜皓天:我这个比较简单,新基金和过去没有对比。我是5月初投的第一个项目,因为我的基金刚成立。现在也已经投了5个项目,这样看也不算少。但是过去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各方面的积累也比较清楚,我基本上不去考虑别人怎么做,做投资有自己的一套投资体系。

我认为现在整个TMT行业来是处在时代大切换的时代,从过去的消费互联网切换到未来20年的先进互联网,虽然消费互联网会进入到存量时代,但局部还会有增量。比如说你看拼多多,局部市场还是有机会,但是不是说像以前那样一荣俱荣。从我目前5个项目来看,2个是消费互联网联网,3个是先进互联网。

许小林: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天天都是寒冬,如果做得好每天都很好过。十年以前大家都觉得天天是寒冬,没有好的标的。现在资本市场这么差的时候,最火的是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大家觉得这个行业非常好,这么好的生物医药行业,我认为有太多的陷阱、太多的坑。很多时候在寒冬里有局部的热的行业,在这些热的行业里面如果入得不好会有很多坑。

我之前说这个行当里有80%、90%的投资机构会逐步死去,对我们来说怎么活下去会是更大的考验。我觉得大家不会探讨寒冬,而是会探讨产业的话题。

尤劲柏:巴菲特说别人恐慌我们就要兴奋。今年我们的总体节奏虽然没有我们年初要求的那么快,但是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30%。今年全年做下来会有40多亿的投资规模。总体来说寒冬对我们来说影响不是太大。

田立新:我分享两点,过去12月募资非常难,我们上半年成立了一支20亿的基金,募资过程比以前花的时间多很多。这个没有办法,你说寒冬也好,存量市场也好,这是现实。这个只是我们举的一个例子,可能代表着整个市场募资的生态。

从投资来说,过去12月我们投了20个项目,有早期也有晚期的。我们的投资策略就是两头走,一个是有爆发潜力的早期,还有就是一个就是风险已经释放的成熟期甚至控股项目。从数量上看我们过去12个月投资相对均衡,而且金额还在加大。

刚刚各位也是给大家分享了一些,过去12月一直到现在,整个行业相对低迷,存量市场。在座的各位除了姜总,我们投了几百家,怎么样尽早退出为LP尽早赚取DPI,只有这样才能正向完成,没有DPI是对行业极大的摧残。增量市场也提到了,我们的眼光是远一点,至少三五年,不是说现在低迷就不干了,我们会干得更火,反而发烧身体有点不适。我们要正确评估价值,给投资者更好的回报。这是站在投资机构的想法。

下面是孙律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一段时间行业的动向。

孙钻:我们一直在聊这样的话题,现在的时代是什么样的监管时代?作为一个律师来说,我个人认为是重、硬、强,重审核、硬干预,强监管。大家说的抽场,我个人认为现在不是抽场,是普查了。反向把以前释放在券商的压力会一点点前移,从投向企业之前肯定要关注。保障适当权益、实施合理的退出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路径。

在和很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以前会说我们投的企业要员工激励,那么员工要如何激励,会不会导致反摊薄、反稀释条款。员工激励是不是会涉及到股份承诺。如果退出是员工团队先退还是投资团队先退?价格由谁定?我们可能不像以前的风口期,看到一个合适的团队就把资本砸进去,现在要了解投资需求,在这么多风投企业里面找到对标企业,找到大家的共性企业。我们一直说的价值投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在后期通向运作上减少障碍。

退出:仅靠IPO挺难的,并购重组也是好渠道

田立新:现在我们的行业处在一个存量阶段,如何在今天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做好客户管理,及时、有效、高价值地退出?包括不限于在科创版等上市,以及一些利好春风的市场环境下,请投资机构和嘉宾在退出方面与我们分享一些最新的动向。

曹国熊:到今年,我们已经成立了15年,累计投资了将近400家企业,IPO上市40多家,非常的幸运。目前来看,还有大量的投资没有退出。

针对在管项目我们专门做了一个数据库,每个月都会更新被投企业信息,和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关注他们的发展。刚刚讲的科创板也好、创业板也好,这些都将是我们退出的好机会,包括证监会对创新重组的鼓励。所以我们也是在根据资本市场的动向进行退出渠道的调整。去年我们在香港上了4家,目前的成交量比较小,哪怕上了也没有完全实现退出。

所以关于退出,我们现在主要采取什么策略呢?最优秀的企业还要长期持有,因为我们最了解他们,这个要跟LP合伙人沟通,能够一起把这些好的项目持有下去。我们毕竟长期专注于三个方向,对所聚焦的赛道里的很多企业都比较熟悉,这个时候我们也鼓励他们重组合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之间加深了解,在这一块里面也能有一些收获。再有一些企业就是等了,或者是在企业还可以的情况下,如果做小而美的公司意义不是太大,各方面指标还可以,我们也会选择回购。当然也有血本无归的可能性。

韩宇泽:关于退出方面是整个行业的最大问题,这几年政策监管一直在变。比如说减持新规,好不容易熬到一家公司上市了,但是不让卖了。这个减持新规是在资本市场暴跌的时候推出来的,现在我觉得减持新规可以进行调整了。既然市场恢复正常了,建议相关的监管部门可以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站在退出的角度,仅靠IPO挺难的,去年发了110支股票,历史上最高的股份是400支,总的数量太少了。并购重组是非常好的渠道,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就在1800起以上,所以我们一直在并购重组上加大力度。我觉得并购退出是非常好的手段。

第三就是新三板,几乎没有流动性,新三板10000多家企业一年的交易额仅800多亿,还不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半天的交易量。新三板的确需要改革,可以创造更好的退出渠道。现在欣慰的是科创板推出了,深圳作为改革示范区,创业板即将注册制,我认为未来所有板块都会注册制,未来几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姜皓天:我的压力很大,各位的基金投了这么多年,每年都会有退的。我必须要在这几年有退的,压力更大。我以前投了4亿美金大概70多个项目,现在退了6亿多美金,给LP挣了钱。我自己的体会是在中国做VC要特别重视退出,有些机构或者是有些经验还不是那么足的投资人,有的时候特别喜欢投,但不太重视退,从花的时间上就看得出,真正在投后退出上没有花多少精力。

在中国退出非常复杂,从上市来说,涉及到几个地方,国内还有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现在还有科创板。并购还涉及到是什么样的结构,外资还是内资,是卖给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交易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一个GP没有经历过复杂退出的话是不合格的。

我个人经历过很多成功和遗憾的退出。遗憾的是临门一脚没有退好的。很多人说顺着企业家来就行了,我们是旁边出主意的。中国很多的企业家没有像美国创业者那样,经历过创业退出。他们也没有经验,如果不给他们意见,很容易一把好牌打坏了。

在中国的退出还要考虑政策周期,还不光是产业周期。退出真的是一个投资者需要好好去下工夫的事。

孙钻:我特别同意。很多机构不会特别在意IPO并购,当大家想这个投资可能出现风险的时候,是通过对赌的方式退出,估值调整永不能涵盖“退出”这两个字的。如果以现金给付的方式,双方也没有做好财务处理,如果是股份的方式给付,则有高额的税费。退出大家要有这样的认识,前面要经历大量的谈判、约定,再回到一句话,投资有风险,条款要谨慎。

投要投的准,退要退的好

许小林:退出是一个好话题。我刚进行业的时候有一句话说的是会退出的才是师傅。当一支基金七年以后,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投资经理要解决的时候,你会发现退出真的很难。很多人问这个赚钱为什么不多投一些?我说我要知道能赚钱我就全投了。不赚钱为什么你要投?如果我要知道亏本就不会投。

我拿医疗行业和大家举例,还是有一些新趋势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医疗基金投的早期项目,从研发到一期临床二期到三期再到上市,包括去美国、香港,可能要五到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企业才能上。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最快的成立三年就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也是在三个主板市场上市,这给还在研发市场阶段的企业有了退出的可能。一方面很多钱被迫往非常早期去移,早期就是看研发、看科技。

另外一个现象我拿A股300家医药公司来说,他们还比较扛跌的,梳理一下你会发现大约有几十家(数据会变)。我们曾经看到71家PE是在20倍以内,你就想它上市以后,市值几乎没有波动。这一批公司就算已经盈利、就算已经上市,市值几乎没有增长。出现什么情况呢?未来更多的机会在于并购整合。

未来最大的逻辑一定是往最早去走,但是这个不可能会压重金,还有更多的资金往后期的并购整合去走,这个会给中国的退出带来更大的资金体量、更大的投资机会,包括上市公司的整合也越来越多。

尤劲柏:投资最终还是为了退出,投要投的准,退要退的好,还要坚决。

田立新:我插一句,一级市场就赚一级市场的钱,千万不要赚二级市场的钱,你把别人的路走了,自己不会活得很好。

尤劲柏:现在的减持规定有反向法则,特别是我们做VC的,做的早期项目往往比较大。我们也是希望,因为科创板是市场化发行,能否启动存量发行。投资时间长的,比如说五年以上的投资,发行环节能否把VC持有的股份拿出来发行,我们赚我们的钱。这个是IPO退出。

在并购方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多的项目要靠并购退出。我们2017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并购板块,引入业内顶级的并购团队共同创业,积极撮合做上市公司的并购。

如果这IPO和并购都退不了,回购条款到期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坚决,越犹豫拖得时间越长。早一点可能少一些回报,但是不会颗粒无收。目前毅达做得还不错,该回购的一定要及时回购。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010-56139250,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